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上海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020年万人发明专利达40件 首次将PCT专利申请量作为核心指标

2016/8/17 10:46:22      点击:

日前,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要求推进上海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规划》中强调了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为为“五个力”,即聚焦和支撑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包括: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力大幅增强,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之一。科技成果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批科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成为世界科技进展的重要标志。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力稳步提升,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力明显增强,科技在城市安全、健康、高效、绿色运行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开放能级显著提升,成为国内外科技成果发布和交易的重要平台、技术汇聚集成与输出的重要基地。

《规划》提出了上海“十三五”科技创新的八项核心指标: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0%左右,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例达到10%左右,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75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左右,全市通过《符合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要求的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达到1300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新设立企业数占比达到20%左右,向国内外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占比达56%。

其中,本轮规划首次将PCT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作为核心指标。PCT国际专利能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知识产权保护,PCT国际专利是上海的一块短板,反映出总部在上海的企业中,缺少创新型国际化企业。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060件,位居全国第四位。而PCT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的国内企业中,代表性企业有中石化、中兴、华为、国家电网、京东方、腾讯等,大多集中在北京、广东深圳,没有一家上海的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高达3898件,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量为2155件,分列全球企业排行榜第一、第三名。为了培育这类企业,《规划》将“打造发展新动能,形成高端产业策源”设为四大任务之一,提出构筑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高地、支撑智慧服务发展、培育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健康产业能级。

对比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主要指标中,到2020年,PCT专利申请量要求超过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要求达到12件。上海规划的指标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划指标。

基础研究经费也是首次作为核心指标提出,这表明了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催生更多原创性成果,缩短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之间的转化周期,提高科技创新链上游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符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战略需要。

《规划》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相关法规、制度,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加快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的知识产权“三合一”统一监管及执法体系改革。探索建立新业态、新模式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推进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建设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规划》将“培育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设为四大任务之首。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规划》提出“免责机制”,高校、科研院所采取对外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所产生的损失,对确认已经履行勤勉尽责义务的,不纳入高校、科研院所对外投资保值增值考核范围。在大众创业方面,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及其他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产业驱动型孵化器;支持创业服务机构在海外自建、收购、合作设立跨国创业孵化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众创空间。大众创业离不开资本市场,《规划》提出,通过投资奖励、早期风险补偿等措施鼓励面向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支持保险资金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中长期股权、债权投资。

根据《规划》,上海将培育若干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跑者”和未来产业变革核心技术的“贡献者”,包括: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国际人类表型组、干细胞与组织功能修复、纳米科学与微纳制造、材料基因组、合成科学与生物创制、量子材料与量子通信。